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竟然是汉朝名将李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间,在大力扩充帝国版图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抱负。当然,汉武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跟一大批名将的辅助密不可分,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虽然最终战败并投降匈奴,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永垂青史。此人,便是曾以五千步卒对抗匈奴11万铁骑的骁将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出身将门世家,祖父是长期担任右北平太守、令匈奴人闻名丧胆、号称“飞将军”的名将李广,父亲是以耿直敢言著称的郎官李当户,叔父是曾随霍去病远征匈奴并屡建殊功的郎中令李敢。李陵自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很早便弓马娴熟、作战勇猛,颇有祖父的遗风。
汉武帝在位时,因为欣赏李陵的武勇,便任命他为骑都尉,率精兵五千驻屯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将士们学习箭术,并防备匈奴的侵袭。天汉二年(前99年),大将李广利奉命出征匈奴,李陵作为部将,奉命率五千步卒深入到匈奴境内勘察敌情,结果在回程中遭遇敌军11万铁骑的围堵。
面对着22倍于己的铁骑,李陵且战且退,一天之中竟射光五十万支箭,杀敌万余,终因箭尽援绝、叛徒出卖被俘。此时,李陵距离摆脱敌兵追袭、进入汉朝边境,仅有百余里地。兵败之前,李陵曾哀叹道:“如果再给将士们每人数十支箭,我们就可以脱险了。如今我李陵力竭被俘,看来也是天意!”
(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见《汉书·卷五十四》。
李陵被俘后假意投降,并打算利用敌兵防备松懈之际逃回内地,同时将匈奴境内的虚实情况汇报给汉武帝,期望以此来免除刑罚。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汉武帝此时却听信谣言,误以为李陵已真心投降匈奴并准备带领他们进攻中原,便在震怒之余诛灭其三族。消息传至漠北后,李陵痛不欲生,便真的投降了匈奴。
吉尔吉斯斯坦:被淡忘的中华岁月
19世纪60年代,远东的大清帝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此时的大清帝国成为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所角逐的对象,尤其是大清的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成为英俄两大帝国主义所要割占的重要目标。
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吉尔吉斯斯坦这么个国家,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土地,在当时,属于清帝国版图的一部分。而随着清帝国的腐朽衰败,最终,沙皇俄国逼迫清政府割让了原本新疆(今天的外西北地区)的大片土地,自此,原本属于清朝的、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土地,就这样脱离了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吉尔吉斯斯坦诞生,只是,很多人忘记了,百年前,这是属于中华的土地。
李陵的遭遇
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华的渊源,不止土地关系,事实上,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也和古代中华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是西汉将领李陵的后人。
汉武帝天汉二年(西历纪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小舅子李广利攻打匈奴,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奉汉武帝的旨意,配合李广利作战。
李广利本来是个草包,对于行军打仗这种专业度较高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学习或者专业的训练,可想而知,汉军子弟在李广利的带动下,是何等命运。
李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率领五千汉朝军队,配合李广利打击匈奴,在匈奴境内,李陵的五千步兵,不幸遭遇八万匈奴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作战具备绝对优势,更何况,李陵的步兵人数远远少于匈奴骑兵,就这样,李陵兵败被俘。
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是以穷兵黩武、刻薄寡恩著称的君主,李陵投降匈奴以后,汉武帝听人说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于是震怒之下,诛杀李陵满门。
李陵被灭门的消息传到匈奴后,李陵最终决定投降匈奴,并娶了匈奴的公主,成为匈奴的贵族,并在匈奴开枝散叶。
陇西李家的三大后代
李陵出自陇西李家,而陇西李家对古代的中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点,从陇西李家的三大后裔就可以看出来。
第一支后裔。西历5世纪,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在这前后,北魏帝国境内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北魏皇族乃是李陵的后人,这一说法得到了当时南朝(南齐)的采信,即便后来北魏皇帝否定的这一说法,但是在北魏民间,依旧有人坚持认为北魏皇族是李陵的后代。
第二支后裔。根据《新唐书》等史料记载,李渊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国王李嵩,而李嵩的祖先,则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李陵的祖父),可以说,陇西李家的三大后代中,最显赫的,是李渊这一支。
第三支后裔。根据《唐会要》、《旧唐书》中《回鹘传》等史料记载,唐朝时期,黠戛斯部族派人来朝拜唐朝皇帝,并自称黠戛斯人是李陵的后裔,算起来和唐朝皇族,有着共同的祖先。
而黠戛斯人,在唐以后的几千年里,历经沧桑,在近代,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人。
可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吉尔吉斯斯坦人很有可能是李陵的后代。
其实吉尔吉斯斯坦还有一个名人,也姓李,单名一个白字,按照你这逻辑,是不是李白就是李陵的N代孙?
李陵的直系后代,死于匈奴的五单于内乱,当时李陵之子,拥立了一个乌藉都尉做单于,结果被呼韩邪单于捕杀。
从此,李陵血脉在漠北,实际上已经断绝。
即便是在中原,李广这一大家子,也没能传递下来。李广的大儿子也就是李陵他爹李当户,很早就死了。老二也比爹死得早,只有老三李敢,一直活到了父亲死后,担任郎中令,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把时为大将军的卫青打伤,但卫青内心多少有点内疚,所以将此事放过。只是卫青还有个外甥叫霍去病,因此怀恨在心,在甘泉宫狩猎之际,假装失误,一箭射死了李敢。
李陵,是李当户的遗腹子,在投降匈奴之后,汉武帝本无意问罪他的家人。但没想到有个家伙叫公孙敖,编谎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于是汉朝族灭了李陵家——可以这么说,李陵血脉在中原也断绝了。
当然李广一大家子,还剩了一个李禹,他是李敢的儿子,只可惜汉武帝末年的巫蛊之祸,他也被牵扯其中,由此遭了祸害——所以说,不单是李陵,其实是整个李广的血脉都断绝了。
虽然如此,但李家在西部地区,毕竟是个大家族,除了李广之外,还有很多姓李的,后来的史书上也不绝于耳。譬如凉州北地郡的李傕(董卓的手下)、有人甚至说山东人李典也跟李陵能扯上关系。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暠,建立西凉政权,便说自己也是李广家族的后人。而唐朝李家,也来自陇西成纪,如果不是出于政治考虑,其实也是可以说自己是李广后裔,当然最终他们还是找了名气更大的李耳即太上老君作老祖宗(但实际上,唐朝皇室更多时候自认是李暠的后代,所以也就是李广的后代)。还有像《推背图》的作者之一李淳风,也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
就是在唐朝,西北的嘎吉斯人兴起,他们自称为李陵在草原上的子孙后代,这件事还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认可,他说:"尔国与我同宗,非他藩可比也。"
而且,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却是黑发黑瞳,确实存在同汉人混血的可能。
后来,大唐名相李德裕曾起草一份《赐黠戛斯可汗书》,信中明确指出:"闻可汗受氏之源,与我同族,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而这里的北平太守,就是李广,都尉就是李陵。
所以直到唐朝,李陵后裔一事还是有官方证据的。
问题在于,黠戛斯人是不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从事实来看,吉尔吉斯人是属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中国境内的叫“柯尔克孜族”——意为“山里的乌古斯人”。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能将两个民族划上等号。如果从种族特征来讲的话,黠戛斯人赤发绿瞳这种特征,在今天的吉尔吉斯,也几乎不存在。唯一的证据,也就是黠戛斯的字音,与吉尔吉斯的读音比较接近而已。但这个,就好比战国七雄的韩国,和眼下这个韩国,能是一回事吗?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只能拿基因来做最后的验证,而吉尔吉斯人的东亚基因,仅有6.75%,而即便是这个,来自李陵的可能也很低,更大可能是来自蒙古人。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