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是哪里?
六安,别称“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六安地区建置历史悠久,夏属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称皋城。
西周至春秋,封国林立,境内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侯国。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先后隶属吴、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都寿春(今寿县城),称郢,后亡于秦。[1]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今六安东南、霍山、舒城大部地区属衡山郡,置潜县,其余属九江郡,置六县、寿春、安丰三县、郡治寿春。
楚汉相争,项羽(前206年)封六地人英(黥)布为九江王,都六(今六安市北西古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英布叛楚投汉。西汉行郡国制,初属衡山国和淮南国。淮南国仍都六。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刘邦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徙都寿春。今地区辖地,先属九江国,后属淮南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刘安、刘勃、刘赐等三人为淮南、衡山、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金寨、六安、霍山、霍邱属衡山国,舒城县属庐江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元狩二年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
标签: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