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基斯坦不把境内的印度河改名为“巴基斯坦河”?
这是印度河的流域图,1947年前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克什米尔都叫“英属印度”。由于二战以后 “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也是由于“日不落”的断崖式衰落,1947年根据“蒙巴顿方案”,南亚次大陆被拆分成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当时含东巴,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两国的国民组成就是 某一个邦“穆斯林”比较多就并入巴基斯坦、信奉印度教的多就并入印度。由于印度河所在的流域“穆斯林”多,就把印度河划归的巴基斯坦所有,但是由于印度河在历史上就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印度,就是指的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印度,文化历史价值极大!为了避免纠纷,1960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这个问题经过谈判签署《印度河用水条约》,将印度河每年的水量的五分之一划给印度。但是印度也因此丢失了一大块“文明发祥地”。但是巴基斯坦并没有将“印度河”改名,世界各国的文献、学术界、考古界…都是这样记载和称呼的,改了反而造成混乱。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海、“印度洋”也不是印度的洋一样,不能说明啥问题。这是一种地理叫法罢了。
根据上面这张图,要简单的说一说,印度的水问题。地图上标明了,南亚次大陆的三条水系干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拉特河,这三条大河可以类比我国的: 黄河、长江、珠江,是南亚次大陆的命脉!而目前印度仅仅控制了一条恒河,布拉马普拉特河与孟加拉共用,并且最后还注入孟加拉湾,所以这条河流只能供给印度东北部那些人口。
而恒河年均供水量是5500亿立方米(雨季和旱季综合)这些水只能承载6-8亿(极限)人口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长江比它供水量大的多也才7亿人左右),加上印度境内的其他河流极限也就在11亿左右,也就是说印度有2-3亿人根本没有水,到了2025年印度人口15亿将会有4人没有水。这就严重的限制了印度往“现代化迈进的脚步”!水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被人重视,但是真的没有水,甚至达到了人畜用水都困难的地步,地还怎么种?没有水哪来的粮食?并且重工业更是用水大户!生产一吨钢从选矿→洗矿→焦炭冷却用水(现在采用氮气冷却)炼铁冷却用水→炼钢冷却用水→炉后连铸冷却用水…等一吨钢材生产至少要用几十吨的水!没有水也别炼钢了。
所以,印度河的“丢失”不简单的是文化发源地的丢失,而是承载3亿人工农业生产水源的丢失!英国当年这样划分南亚次大陆也是暗藏玄机的,就是不让这个原来的殖民地崛起!理论上来说印度快地方受印度洋季风和暖湿气流的影响,其南方并不缺水,但是印度缺乏“南水北调”这样的特大工程也没有多少水库,有很多雨季的水白白流走了!印度若想在将来实现现代化大国的梦想,就需要提早解决用水的问题,将来出现用水慌,再来解决不但损失巨大,而且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可以解决的!
印度与巴基斯坦跨境水资源利用问题 印度与巴基斯坦共有的印度河是两国水资源争议的中心。早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前,对于印度河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就存在争议,不过当时还属于英属印度邦际的争议。
“印巴分治”后该问题上升为国际纠纷。由于“印巴分治”划分的主要原则是宗教信仰,印巴政治分界线穿过印度河流域,且以“战略地位重要”为理由没有划分的克什米尔地区也处于印度河流域,于是单纯的水资源分配问题又和领土争端扯到了一起,变得复杂起来。
不过在印巴两国用拳头进行了一番较量后,第一次印巴战争与1949年结束,双方依据实控线完成了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分割,并基本固化下来。这样一来印巴之间关于水资源的争议倒又变得单纯起来,就看采用何种原则分配印度河的水资源了。
印度方面由于占据了杰赫勒姆河(Jhelum)、杰纳布河(Chenab)、拉维河(Ravi)、比亚斯河(Beas)、萨特莱杰河(Sutlej)5条支流的上游区域,一开始主张绝对领土主权论。该理论主张水道国可以自由利用和处置位于其境内的水资源,而无需考虑其他水道国的正当权益,严重有利于上游国家。而巴基斯坦则因为分配得到了印度河干道(indus)及5条支流的下游区域,主张绝对领土完整论。该理论要求国际水道上游国家不得改变或影响水道向下游国家的自然流淌,上游国家开发国际水道也应首先获得下游国家的同意,严重有利于下游国家。两国的主张相差甚远,多次协商都没能取得一致结果。
1951年,世界银行总裁布莱克向印、巴两国提出解决印度河水纠纷的合作建议。在世界银行的协调和斡旋下,1954年,暂时出台了一份被称为“可行的、简单公正的”《印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计划建议》,随后又历经多次谈判,最终于1960年9月签订了极具历史性意义的《印度河水条约》,就印度河分水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结束了两国在利用印度河水资源问题上的长期纠纷。
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有没有合并的基础和动力?
印度次大陆独立时。
疆域按照蒙巴顿协议执行。
各邦按照宗教信仰来归属。
印度教人口占多数的邦归于印度。
伊斯兰教人口占多数的邦归于巴基斯坦。
西孟加拉邦信奉印度教人口占多数,当然归属印度。
东孟加拉邦信奉伊斯兰教人口占多数,当然归属巴基斯坦。
恰恰是宗教信仰的不同。
东西孟加拉走不到一起。
故,在可以预期的未来。
仅仅从名字上就看得出,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之间有非比寻常的关系。的确,历史上的孟加拉既包括了如今的孟加拉国,也包括了如今的西孟加拉邦。若非当年英国将孟加拉一分为二,也便不会有“西”孟加拉的存在。
按理来说,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之间渊源极深,同族也同源,若说要合并的话也是有一定基础的。孟加拉人是整个南亚仅次于印度斯坦的第二大族群,曾经也是整个南亚次大陆最繁荣的所在,如今的西孟加拉在印度的地位却大不如前。
孟加拉人是南亚最古老民族之一,其先祖是达罗毗荼人与雅利安人的混血后裔。“印度”在古代属于文化地理单元的名词,而并非完整的一个国度,古代印度是由诸多族群建立的王国共同构成的,而孟加拉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孟加拉地处恒河三角洲,这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从16世纪开始,孟加拉就是整个南亚经济最富有、文化最繁荣的地方。
当时的孟加拉不仅包括了如今的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还包括了印度比哈尔邦等地。18世纪英国侵入印度之时就是从孟加拉开始下手,19世纪后期,孟加拉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行省,而孟加拉的首府加尔各答,也是当时整个英属印度的中心所在。
虽说如今的印度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主要居民都是孟加拉人,同宗同源,说着同样的语言体内也是同样的血缘,然而当初被一分为二也并非偶然。与印巴分治一样,孟加拉的东西两部分人群信奉的宗教也完全不同。西孟加拉信奉印度教,东孟加拉信奉伊斯兰。最终1904年英国人将孟加拉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巴分治之时,西孟加拉加入印度,东孟加拉加入巴基斯坦,被称作东巴。
除了宗教不同,西孟加拉与孟加拉在文化、血缘等其他方面,几乎都没什么不同,两者本就是一家人。毕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孟加拉想要跟孟加拉再成一体,也是有足够的基础条件的。
当年的孟加拉是整个南亚人口最稠密、经济与文化最繁荣的地方。然而时移世易,西孟加拉加入印度以后,随着印度的中心转移到新德里周边的印度斯坦族地区,以达罗毗荼—孟加拉人为主的西孟加拉邦,各方面的地位都是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如今的孟加拉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人均GDP进1700美元,比印度要低不少。不过正所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印度的确比孟加拉的发展水平好些,可西孟加拉邦在印度的日子过得也不咋滴。西孟加拉除加尔各答外,大部分区域发展都相当滞后,还要受雅利安—印度斯坦族的气,反而孟加拉国更自在些。
不过,孟加拉国过于落后实力微弱,而印度从来都不是善茬。当年英国将南亚如此繁杂的不同族群杂糅在一起形成印度,印度却也持续至今。且印度如今发展迅速,西孟加拉想要脱身可能性微乎其微。
标签: 巴基斯坦想并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