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历史真实故事?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溪由此得名,所谓“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
黄龙溪因龙得名,因龙而灵,龙佛、龙寺、龙灯、龙舟,构成丰富多彩的龙文化主题。
水,乃生命之源。成都因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变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之国。
黄龙溪用水,全部来自都江堰。因为分水,让黄龙溪留下了“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的美谈。
史料记载,在清代以前,华阳、仁寿、彭山地势犬牙交错,黄龙溪“一足踏三县,一鸡鸣三县”。清乾隆二十五年,彭山县令张凤翥会同华阳县令姚仁寿、仁寿县令陈奉兹商讨修古佛堰,引水分灌三县良田。
如何分水?岁修引水渠的钱谁该出多少?为了这些利益,三县之间、村村之间、户户之间,吵嘴打架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怎么办?通过三县知县会商,决定三县共同建立一个松散型机构来管理堰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总爷衙门”。
清光绪七年《仁寿县志》曾记载“三县各设堰长一人,专驻堰头,防秋水之泛涨,随时修筑保护。而经费亦俾专掌之,堰长责之沟长,沟长责之水户,按亩完纳,核实报销……”
有了三县一衙门的管理制度,从此,农户用水纠纷和矛盾锐减。到黄龙溪,听古人治水的故事,启迪当代人的智慧。
标签: 黄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