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雄县有多大?
本县行政区域,自明初(1368年)始有较明确的记载,清代至民国25年(1936年)的568年间变化甚小,1937年至1962年的25年间变化较为频繁。1963年以后,基本稳定。
明嘉靖年间,全境东西45公里,南北20公里。四周与 8州县接壤,东为保定县(今文安县新镇),至县城30公里,以柏木桥为界;东南为文安县,至县城45公里,以烹耳湾村为界;南为任丘县,至县城35公里,以易阳桥为界;西南为安州高阳县,至县城45公里,以四角河头村为界:西为新安县,至县城20公里,以大杨村为界;西北为容城县,至县城20公里,以罗河村为界:北为新城县,至县城30公里,以王祥村为界;东北为霸州,至州城30公里,以赵哥庄为界。
民国元年(1912年),全境面积646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正北12.5公里,正南6公里,正东15公里,正西7.5公里。东北至西南斜纵较短,城东北9公里,城西南5公里;西北至东南斜纵较长,城西北15公里,城东南35公里。
民国29年(1940年)5月,在民国17年(1928年)区域的基础上,第三区(东南乡)52村(新联村33个)划归文安县,北部、东北部原属新城县80余村划人本县。1941年至1945年,全境先后划归第一、第二、第四联合县。
1945年8月废联合县,恢复本县建置,西部30村划人容城县。1946年初新城县白沟镇23村划人本县。1947年10月,原属本县东南乡60村(原为52村)划人本县。1948年初,本县七、八区60个村划人新雄县,10月新城县义和庄等28个村划入本县。1949年初发际新(镇)雄县,上述60个村划归文安县。5月北部白沟等51个村划回新城县。
1958年6月容城县东部48个村划人本县,10月上述48村划归徐水县。同时,雄县、涿县等4县合并。1961年4月雄、涿两县析置,原属新城县白沟河以东10个公社随之也划人本县。1961年12月涿县、新城、涞水三县析置,河东10个公社又划归新城县。至此,本县现行区域面貌基本形成。
河北保定雄县有多大?
本县行政区域,自明初(1368年)始有较明确的记载,清代至民国25年(1936年)的568年间变化甚小,1937年至1962年的25年间变化较为频繁。1963年以后,基本稳定。
明嘉靖年间,全境东西45公里,南北20公里。四周与 8州县接壤,东为保定县(今文安县新镇),至县城30公里,以柏木桥为界;东南为文安县,至县城45公里,以烹耳湾村为界;南为任丘县,至县城35公里,以易阳桥为界;西南为安州高阳县,至县城45公里,以四角河头村为界:西为新安县,至县城20公里,以大杨村为界;西北为容城县,至县城20公里,以罗河村为界:北为新城县,至县城30公里,以王祥村为界;东北为霸州,至州城30公里,以赵哥庄为界。
民国元年(1912年),全境面积646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正北12.5公里,正南6公里,正东15公里,正西7.5公里。东北至西南斜纵较短,城东北9公里,城西南5公里;西北至东南斜纵较长,城西北15公里,城东南35公里。
民国29年(1940年)5月,在民国17年(1928年)区域的基础上,第三区(东南乡)52村(新联村33个)划归文安县,北部、东北部原属新城县80余村划人本县。1941年至1945年,全境先后划归第一、第二、第四联合县。
1945年8月废联合县,恢复本县建置,西部30村划人容城县。1946年初新城县白沟镇23村划人本县。1947年10月,原属本县东南乡60村(原为52村)划人本县。1948年初,本县七、八区60个村划人新雄县,10月新城县义和庄等28个村划入本县。1949年初发际新(镇)雄县,上述60个村划归文安县。5月北部白沟等51个村划回新城县。
1958年6月容城县东部48个村划人本县,10月上述48村划归徐水县。同时,雄县、涿县等4县合并。1961年4月雄、涿两县析置,原属新城县白沟河以东10个公社随之也划人本县。1961年12月涿县、新城、涞水三县析置,河东10个公社又划归新城县。至此,本县现行区域面貌基本形成。
标签: 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