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贤堂,会贤堂的故事

ysladmin 45 0

什刹海附近的会贤堂是王府吗?

会贤堂位于什刹海北,银锭桥南,是内城中最北的一处饭庄。据近人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这里本是清末礼部侍郎斌儒的私第,光绪末叶创办为饭庄。

会贤堂居于长堤翠柳环抱之中,在风景环境上是得天独厚的。从外面望去,是一幢坐西北而面东南的中式二层建筑,一排十二开间,青砖对缝、画栋雕栏,十分宽敞考究。

从大门进去有两进院落,院中有戏台一座,(会贤堂的戏台是没有台柱子和台顶的,只是台上三面有矮栏。可惜这座戏台已在1952年拆毁。)其规模气派在同一类饭庄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坐在会贤堂楼上,可以北望鼓楼、钟楼;南观琼岛白塔,尤其是在夏末秋初,倚窗眺望什刹海的高柳低荷,更别是一番情趣了。

会贤堂,会贤堂的故事-第1张图片-猪头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会贤堂开设于清末光绪末年,原属山东帮菜系,后来为了迎合京城人的口味,菜系风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贤堂也同其他这一类饭庄一样,烹饪技术并无特色,虽用料也是山珍海味,却大多有名无实。主要是以气派和排场招揽生意。

会贤堂的全盛时代是在光绪末年到二十年代末这一段时间。除了以上所说的自然环境优美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它与王府为邻。会贤堂西面不远即是恭亲王府,西北则是北府(即醇亲王府)。这些末世的天潢贵胄都是会贤堂的主顾和常客。

会贤堂生意最兴旺的季节是夏秋两季,这是与什刹海的荷花市场有关。逛荷花市场的游人在看了野台小戏、杂耍,听了单弦、大鼓书之后,一般劳动人民多是来碗凉粉,喝杯酸梅汤乘兴而归。而有钱人家则总是顺道来会贤堂品茗小憩或邀朋聚饮,会贤堂前常常是车水马龙,应接不暇。

会贤堂,会贤堂的故事-第2张图片-猪头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年这时,会贤堂总是另聘掌灶的,以什刹海中供应的鲜鱼嫩藕招徕顾客,使那种呆板而无味的筵席菜呈现出一些新意和生机。

三十年代末期,随着政治腐败和社会经济的衰落,加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升级,会贤堂生意日渐萧条。勉强维持了几年之后,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夕歇业。

在北京的旧式饭庄中,会贤堂是目前保存的最完整的一个。不久前,在整修三海、美化首都的活动中,会贤堂那古老的画栋雕栏在经过数十年历史风雨的侵剥之后又重新被油饰一新,内部建筑也大多经过了油饰和维修,焕发出新的光彩。

会贤堂,会贤堂的故事-第3张图片-猪头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站在古老的会贤堂畔,远望钟、鼓楼的碧瓦蓝天,近览什刹海的塘荷堤柳,迎着秋天的飒飒金风,抚今追昔,一定会感慨万千,发出悠悠怀古之情。

标签: 会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