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可可西里呢?
在豆瓣好评榜上偶尔看到了这部宣传海报极其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平庸的电影,《可可西里》。抱着试看的心态,点开了播放键,在不知不觉中,电影进入尾声,最终结束。
观后感只有两个字,震撼!
陆川镜头下的可可西里,荒凉、血腥、残酷,充斥着利益和金钱的铜臭味。但是,同样在陆川的镜头里,我也看到了在可可西里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巡山队员的正义、坚守和不屈。对于他们,藏羚羊就是他们的神,保护藏羚羊不被偷猎,就是他们坚守的意义所在。而那个伪装成记者的警察,就是这份残酷和坚守的矛盾冲突的最有力的见证和记录者。
巡山队,是一个没有组织的组织。领头的不是什么大官,只是一个当过兵的叫日泰的普普通通的藏民。巡山队成立之初,队里缺人、缺枪、缺钱,被逼无奈下,他们只能一边驱逐偷猎者,把藏羚羊皮扣下,一面去通过没收他们的枪支和倒卖一小部分皮子来获得经费,再去招兵买马。
偷猎者为了报复巡山队,枪杀了一名巡山队员。也就是这一枪,让整个巡山队全军覆没。日泰带领巡山队员去追捕这支偷猎队伍,一行人,要不就葬生在可可西里的黄沙和暴雪中,要不就死在了偷猎者的枪下,最后无一人生还,包括日泰自己。只有警察(记者)尕玉活着回到北京,报道了这件事,让可可西里的悲剧被更多人熟知后,可可西里才有了藏羚羊保护区,有了军队和无数像日泰一样的人,保护和重视起了藏民们心里的神,藏羚羊!不得不说,在看过的无数好电影中,《可可西里》是让我感觉最震撼,最真实的。
半记录的拍摄手法,真实的还原了当时巡山队员艰苦的生活状况。当一片片被活剥了皮的藏羚羊的鲜红色的遗骸通过镜头被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时,你会心痛,更会愤怒!你可以看到人性的善良,也可以窥探到人心的丑恶和贪婪!
在《可可西里》这部电影中,充满了太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渗透了太多岁月沧桑,人间冷暖。一个是为了保护藏羚羊,苦苦坚守的巡山队员,一个是穷凶极恶,利欲熏心的偷猎者,两者都为了藏羚羊都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置之度外。但最后的结局是,日泰死了,巡山队没了,偷猎者跑了。但是他们的神,整个故事的核心,藏羚羊还在!最后,难道真是日泰输了吗?或许,结局并非如此。
《可可西里》整部影片,不管怎样,在我这个电影爱好者看来,不论是从主题的切入和拍摄手法以及故事的叙述方式上,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豆瓣上如此高的评分,对于这部影片来讲,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期待能与更多更好的电影相遇!
愿世上再无偷猎者,愿世上再无可可西里的悲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评论仅为个人观点)
刚看完《可可西里》,心里很不是滋味。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用真实的镜头讲述了一个生与死的故事。
日泰队长无疑是一个英雄人物,虽然他也卖藏羚羊皮,但那只是一种使巡山队生存下去的方法——“用死去的羊保护活着的羊”。
电影中的三个人物是我感触很多,第一个当然是日泰。他那忧郁的眉头似乎到牺牲都一直没有解开过。他是个英雄么?他带领队伍在无人区艰苦的巡山,他抓获盗猎分子,他缴获羊皮,他卖羊皮……对于这个人物我有太多的疑问,人物的原型又是怎样的呢?“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一番激战后,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索南达杰让2名队员将一名被打断了股动脉和另一患有高原肺气肿的盗猎者送到医院抢救,当时靳炎祖和另外一名队员留下来看守。盗猎分子借口让靳炎祖进车喝水休息,突然将其与另外一名队员按倒在地,解除了武装。返回后发现情况有变时,索南达杰与盗猎分子展开了枪战,被打断了腿动脉。5天后,索南达杰保持跪射姿势、已冻成雕塑一般的尸体被发现,而靳炎祖则在被盗猎分子用刀子在脸上刻了字之后活着回来……”一时间,索南达杰的名字写满了各大报纸,人们开始注意这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可可西里巡山队。然而“野耗牛队”的覆灭与它被新闻媒介、各种环保组织和公众争相视为英雄团队来得同样悲壮。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这支始终没有明确身份的“民间英雄”一直挣扎于生存边缘,它的个案悲剧或许是英雄与制度相冲突的又一真实版本。而我们应该关注的另一个事实是,与查获盗猎分子600人,缴获藏羚羊皮近9000张的辉煌战绩相并存的是,近7000张的藏羚羊皮不知去向 ……1998年4月,时任西部工委办公室主任的靳炎祖带领7名队员在巡逻中,抓获了一个盗猎团伙。在押解途中,他们放走了盗猎人员和一辆车,又把收缴来的藏羚羊皮卖掉,每人分了4000多元。对此,靳炎祖对这一事实毫无异议:“是我主张卖的,哪怕是杀头,我也要担这个责任。”那么,是什么使这位传奇队长说出了如此“豪言壮语”。
通过影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巡山队员的生活状况:大部分人都是临时凑来的,他们凭微薄的工资进行着自认为是养家糊口而非英雄的工作。队员刘栋甚至要向妓女借钱来救自己的队友……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青海是在全国数得上的穷省,野牦牛队所在的治多县更是国家级贫困县,至今还未通电。野牦牛队的大部分队员是临时工,家属没有工作,每月200多块元工资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来源。在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巡逻,野牦牛队每次消耗汽油近万元,加上维修、四十多名职工工资的开支,绝大部分都要由自己筹集。野牦牛队于是和盗猎者们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他们抓捕盗猎者,但这种行为要靠卖藏羚羊皮来维持。扎书记生前的解释是,“用已经死的藏羚羊来保护活着的藏羚羊”…… 这就是他们卖羊皮的原因。
回到电影中来,我想,日泰应该算个英雄,他善良,勇敢,执着。他的死像一把刀子,深深刺入我的心,仅仅两声轻轻的枪响,一个生命就瞬间结束了,在可可西里的荒漠中,一个名字被永远地埋葬。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人是队员刘栋,这个退伍军人流露出了最自然的感情,他不像日泰那样伟大和严肃,他有一种平凡的美,他对妓女有感情,对藏羚羊有感情,对队友有感情。然而他最后依然消失在无人的荒漠中,流沙像一个魔鬼,平静地吞掉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此时主人公都会大喊救命,然而,刘冻没有喊,他们又发出任何声音,很简单,因为不会有人听见的,他深知这一点。随着镜头一点点地拉远,我感到了整个画面安静地令人窒息,无人区的孤寂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个让我感动的人是马占林,一个狡猾但很善良的放牧人,为了养家糊口,他为犯罪分子卖力。然而,他没有文化,并不了解这种行为的意义,唯一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争一口饭钱。他很狡猾,他多次触及“犯罪”,但每次有仅仅是罚款。他很善良,他让自己的儿子就了巡山队员,他为日泰的死而流泪……
事实上,就连“十恶不赦”的枪手也不是随便杀人的。根据事实报道,这些所谓的枪手,只是用低廉的价格买吉普车和冲锋枪,猎杀藏羚羊。他们对“野牦牛队”的巡山队员恨之入骨,但是跟普通百姓却没有纠葛。这在电影中也有体现——他们放走了记者尕玉。
事实上,《可可西里》并不是反映了环保的主题,而是突出了一个人性的重点。在地球上的无人区,面临着死神的来临,好人们在奋力追缉,甚至不惜用卖皮子的钱来对付坏人;而坏人们在无情地射杀和逃避,甚至在用金钱收买穷困的队员。到底好人和坏人应如何划分界限?巡山队员与盗猎分子又应怎么比较?
在可可西里的无人区,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悲剧,有枪声,有哭声,还有荒漠上无情的风声……
标签: 可可西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