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这个城市怎么样?
呼和浩特市,内蒙的首府。怎么说呢,有好的地方,有不好的地方。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解放初父母就来到了呼市。我是在这个城市出生长大的。
那时呼市只有旧城,新城之分。骑车一小时绕一圈呼市城。公交车就两辆,一路和五路。住的都是四合院。二十年内呼市基本没变化。
呼市最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呼市成立几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高架桥,二环路都建了起來。由于私家车的增加。道路建设,道路加宽,公交车辆的增加,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开发区都是新规划。高楼,小区建设,道路建设都较合理。相对老区,绿化好,道路宽,环境好。年轻人首选在这里买房置业。
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最好的感觉冬暖夏凉。冬天半年的供暖时间,降温不用出门,平时阳光充足。夏天安空调的人家很少。最热的七月份就持续几天。雾霾天气很少,空气质量常年都很好。还喜欢吃这里的牛羊肉。虽然是原产地,但比北京等大城市还要贵。
不好的感觉呼市当地人普遍素质不高,没礼貌,懒惰。前十来年呼市大街上狗屎很多,不小心就踩一脚。有些带小孩的家长随便让孩子在街上大小便。这些现象现在还存在。随地吐啖,随便扔烟头,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素质极底。呼市99%是汉族。看不出是民族地区。近几年外來人口很多,大多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
还有这里工资最低,物价最高。房价很贵,工薪阶层大部分买不起房。今年的菜,水果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有的上涨幅度达到50%。
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最喜欢还是这里的气候,这里的牛羊肉。习惯了。
作为一个外地人,客观地评价一下呼市。
先从大的方面说,发展不太行,物价偏高,城市较乱,有些堵,但发展空间还是很大,到京也只需两个小时多一点。
如果皮肤干燥,受不了干燥的人别来,太干了。
基本没用秋季,夏天过了就是冬天,冬天外面会很冷,做好准备。
各处干净风格独特的青城驿站,正在建的240多个亿的国际机场,各种展览馆,市容市貌的整洁,居民素质的提高,这都是能感觉到的变化。
但是路上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很多,素质高了但没完全高。
其次虽然不停修路,但现在的修路和几年前装样子的修路有根本区别,昭乌达路的高架,南二环的高架,我还没见到过城市在市中心直接建起一条直通南北的全程高架,这不是也在为城市拥堵做着努力呢
(其实主要还是供需平衡问题,这个还是不好解决的)
再说经济方面。
再从内蒙整体生活指数报告就能看出来,30%多的超高生活指数,其他省份很少能这样的,但说实在的内蒙无论财力体量和思想相比南方发达省分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政策上的灵活对新事物的反应经济整体的活力差的也不是一丁半点,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北方很多省分都这样,气死沉沉。
呼市的好吃的也不少,来呼市可以尝尝。
其他的就是外地人来呼市可能听不懂本地话,我这来了几年还是勉勉强强能听懂一点。
最后如果十分满分,我会给呼市打个6.5吧
最后祝大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青城的春天早日到来!
我是围观内蒙古,欢迎关注,感谢邀请。
说到呼和浩特市,首先会想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青城,为什么会称为青城呢?呼和浩特有蒙古族的意思,在蒙语里被认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也有一种说法是呼和浩特背靠大青山,紧邻大青山,所以称其为青城。
初次接触呼和浩特是上大学时期,高考报志愿报到了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和其他城市没有太大区别,一样的堵车,一样的车多,唯一不同的是修修补补不间断,从开春可以一直修到寒冬,挖了铺,铺了再挖,总是没有修好的时候。当然,呼和浩特也是一座待发展的城市,高架桥,环形匝道,轨道交通也相继在建设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投入使用,减轻城市拥堵、公交超负荷运行的情况。
其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低工资高消费。呼和浩特是一个三线城市,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刚需用品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从其他省市调运,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导致一些蔬菜、水、生活用品要比其他城市贵出了不少。还有就是重工业没有发展到极致,又遇上了近几年环保力度加大,很多企业去产能,有一部分员工失去就业岗位,不能为家庭负担经济支出。另外一方面,呼和浩特本土大企业很少,效应、利润上不去,员工工资相对应也低下,与一线城市相比,创业创新的企业少,没有发展成规模化,创收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容易。
呼和浩特的低工资高消费可以在买房上充分展现出来,一平米的房价10000元,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需要2个半月,住房不易,且住且珍惜。
呼和浩特也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呼市人待人热情、好客,可以带你吃最好吃的羊肉串、涮羊肉、手把肉,品最沁香怡人的酒,定不醉不归。
欢迎补充
标签: 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