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介绍一下佤邦?
佤邦人是我们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
佤邦在经济文化方面与中国高度相似。
从历史上来说,佤邦1000多年前是云南滇西“茶马古道”和缅甸王朝向中国王朝进贡以及中国王朝官军入缅甸木邦、佤城往返必经地之一。
在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一度控制着边界大部分争议地区,抗战后中国对这些地区仍保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1941年, 英国借中国急于修建滇缅铁路之机,以关闭公路威胁,使国民政府在阿佤山地区划定对英国人有利的边界线。
缅甸独立后缅族无力继承英国人在缅北的势力。中国内战末期,国民党败军退至边境争议地区,强化了抗战后中国人对当地的控制。
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羁縻制度下的历史记忆,使得佤人和中国有着一定程度的“超”民族认同。这种认同,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佤邦人对缅甸国家的认同。
佤邦人鲍有义说:“我们佤人其实就信两个东西,一个是老人,对老人一定要尊重,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另一个就是毛泽东,因为他教导我们怎样打游击战和持久战,更重要的是他制定了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这个政策太伟大了,如果缅甸也能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和老缅有矛盾。”
佤邦正通过中国分享“全球化红利”,取得了远胜于内地缅族城市的繁荣。
祝福佤邦!
所谓佤邦它是缅甸一个特区,简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佤邦古来是中国领土,近代才划归缅甸。
佤邦分北佤和南佤,也就是佤邦由两块区域组成,北部区域为佤邦既有区域,北部也是佤邦经济、政治、军师等多方面的中心,佤邦的主要人口也分不在北佤,佤邦首府在邦康。邦康如果放在国内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县城规模,城市很小,邦康紧靠中国,与中国相隔一条界河。南佤和北佤不是一个整体,南佤处在泰国交界的区域。南佤本来是坤沙控制区,九十年代佤邦出兵帮助缅甸政府军剿灭坤沙打下了南佤这块区域,后来和政府协商,政府同意把这一区域划归佤邦管理。后来佤邦为了经营和控制这一区域,从北佤移民到南佤,并且在南佤成立了一个南部军区。
佤邦人口比较少,佤邦总人口约六十万,其中南佤人口约十万,佤邦有自己的军队和政党。他们的军队称为佤邦联合军,现役军人越三到五万人,军队装备主要以轻武器为主。佤邦联合军拥有炮团,还拥有少部分装甲车,据称还拥有直升机。佤邦联合军是缅甸最大的民族武装,所以很多民族武装都以佤邦马首是瞻。佤邦曾多次在首府邦康举行过多次“邦康峰会”,也就是邀请各民族武装齐聚一堂,共商抗缅大计。由于佤邦联合军实力雄厚,所以政府军这些年东征西伐,到处何民族武装开战,但是政府军始终没有轻易动佤邦。因为佤邦他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百姓,有自己的财政,而且缅北山高林密重型武器也不太好发挥,所以缅军对于佤邦也不敢小觑。
佤邦政体类似于我们中国,他们的政府只有一个政党,佤邦联合党。现今他们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为鲍有祥,鲍有祥也是革命起家,佤邦也是由鲍有祥等人在一九八九年脱离缅共创建的。佤邦政府部门安排这几乎和我们国内一致。
佤邦官方语言为汉语,所以国内人去佤邦语言上没什么障碍。街面上的广告以及各种标识牌也是汉字,学校也是教的汉语。就连他们用的货币也是人民币,佤邦与其说它是缅甸,其实它更类似于我们中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哪里?
诸葛亮南征,主要就是为了平定南中蛮族的叛乱,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七擒孟获”,然而还有个有争议的就是诸葛亮南征究竟打到了哪里?
《武侯春秋》解说,诸葛亮南征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其实要看根据什么说法,比如“滇东说”,诸葛亮南征最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昆明;“滇西说”则不同,说是抵达了大理;按照当今的一些遗址来看,诸葛亮最远只能抵达云南的怒江地段,这一地带流传着诸葛亮很多传奇的故事。
今天羽评郡主大胆推测下,也是现在人们争议最大的,就是缅甸,据说诸葛亮打到了缅甸曼德勒一带,那么这一说法主要来源于哪里?
《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对的,就是这句话,这八个字里面的“不毛”,很多历史学者解说,不毛之地本就是指荒芜之地,“不毛”即“不苗”,也就是不生长草木粮食的地方,或者说是还没有人居住、未得到开辟的地方,但是如果诸葛亮最远抵达西南,那就不可能是不毛之地,因为当时西南地区早已经是花草树木繁多,郁郁葱葱。
说到这里,又会延伸出一个新的问题,既然是不毛之地,人都没有,诸葛亮去平定什么?到这样的地方有意义吗?
所以这个“不毛”就并非我们所认为的词语的意思,这个“不毛”很显然是指一个地名,有人推测是缅甸东北部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曾经是三国时期的永昌郡所管辖的区域。
东汉时期的永昌郡就包括了如今的云南西部和缅甸的东部,更是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雍闿、孟获叛乱的中心,这样一个地方,诸葛亮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当时印度还曾缅甸为“缅玛”,缅甸的发音是Burma,和“不毛”的发音相近,再加上缅甸曼德勒地区有流传着诸葛亮的传说,因此这一说法更让大家信服。
【古代永昌郡行政区:相当于现代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
所以得出,当时诸葛亮南征最远应该是打到了永昌郡地区,准确来说包括了如今的缅甸东北部地区,所以才会有“深入不毛”一说,据说现如今缅甸气候炎热时,当地的一些小孩都喜欢穿着一种纱笼式的下装,男装叫笼基,女装叫特敏,而这种服饰就是诸葛亮南征时所发明的,不过都是传说,但也证明一件事,无风不起浪。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匡复汉室,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而擒孟获的故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皆发生在诸葛亮的南征途中。对于南征,人们均十分好奇,当年诸葛亮最远打到了哪?它们现今的行政划分属于哪?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诸葛亮南征的来龙去脉。彰武元年(221 )七月,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便发起夷陵大战,可惜最终惨败。两年后刘备又不幸病逝,整个蜀国一片混乱。益州郡(今云南昆明一带)的汉族豪强雍闿趁机策动牂柯郡(今贵州贵阳)太守朱褒、越嶲郡(今四川越西,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反叛。雍闿先杀了原益州太守,又在东吴的唆使下发兵攻打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和缅甸的东北部)。这些叛乱势力相互勾结,使蜀国的南中四郡除永昌郡以外几乎脱离蜀汉控制。到了建兴三年(225 )春天,已是刘禅时代,诸葛亮在与东吴重新建交及国力初步恢复的形势下决定平定南中叛乱,以剪后顾之忧。
蜀汉南征,平息“后院起火”,主要分三路大军。其中西路军由诸葛亮亲率出师,他从成都出发后,顺岷江水路到达今天四川宜宾,再沿金沙江逆流而上,取道卑水河谷(今美姑河),深入越嶲郡腹地与叛军激战。斩杀高定之后,雍闿被高定部下杀死。联军的两个首领相继丧命,剩下来的叛军部队归孟获指挥。孟获无计可施,只好率部西逃,尽管他的部队在盐源、盐边一带被诸葛亮打败,但他却带着残部侥幸逃脱。而蜀军此时三路大军除孟获残余力量仍未捕获外皆大捷,所以诸葛亮打到多远主要在于孟获逃得多远?
对于这点,人们目前看法不一。有说他就从昭通渡泸水逃回曲靖老家。还有说他渡过泸水,循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向邻国缅甸请求避难。这两种说法虽一东一西,却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渡泸水。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尽管学术界对泸水的具体地点也持有金沙江、怒江等争议。但笔者更倾向于怒江,因为诸葛亮必然渡过泸水,进入不毛之地。
而“不毛”一词在《辞海》、《古文观止》等权威书籍中均解释为“不生长草木五谷,不种桑麻,也指最荒凉的或未开辟的地方”。相比较而言,怒江周边的开放程度比金沙江更荒凉。更主要的是古代怒江在中国段的名称有三个:①黑水,②怒水,③泸水。由此不少专家推崇“五月渡泸”的“泸”是特指今云南保山市古盘蛇谷(火烧藤甲兵处)附近的怒江段。另外从地理位置来看,保山市确实离缅甸很近,而缅甸是个佛教国,古印度称它为“缅毛(Myamma)”,他们又自称“不毛(Brahma)”。如此一推测,孟获逃至缅甸的可能性很大。据说他当年逃到缅甸八莫(Bhamo),而八莫人以慈悲为怀,十分同情孟获的遭遇,于是向他提供保护。后来诸葛亮通过外交途径,将他捕获归国。现今缅甸曼德勒附近仍流传着诸葛亮的传说。所以笔者初步判断诸葛亮南征最远到达今缅甸东北部。
总而言之,目前对于诸葛亮南征最远地方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无外乎是今云南晋宁一带与云南大理或缅甸东北部。实际上无论诸葛亮最远南征到达何处,他发起的南征皆极大地开发了我国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带去先进的耕种方式与思想文明。
标签: 南伞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