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大造船厂在哪儿?迄今共建造了多少艘潜艇?
俄罗斯最大的造船厂应该说是红星造船厂。红星造船厂位于海参崴,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力打造的一个大型的造船厂。红星造船厂的主要设备来源于进口,其最大的龙门吊具有1200吨的起吊能力。目前,俄罗斯还有几个造船厂,都是苏联时期留下来的,曾经是苏联时期的造船龙头企业,但龙门吊最大起吊能力均不过500吨。红星造船厂第二期工程于2018年完工,正在进行第三期工程,红星造船厂是俄罗斯最大的造船厂,可以承接航母之类的大型舰船的建造。目前的红星造船厂还没有正式建造大型舰船,未来肯定会造的,特别是航母。
除了红星造船厂外,其它的位于俄罗斯境内的造船厂基本都是苏联时期的祖业产,集中在波罗的海地区,主要的造船厂有波罗的海造船厂,苏联时期代号189造船厂,成立于1856年,苏联时期的“基洛夫”号巡洋舰(1939年)就是该船厂的作品。另外,该船厂也是俄/苏建造的核动力破冰船、远洋测量船、以及“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都是该船厂的作品。
海军部造船厂,苏联时期的代号为第194造船厂,该船厂成立于1704年,由彼得大帝下令建造,地址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区域。该造船厂主要是建造潜艇以及大型军用辅助船只,该船厂也是全球两家具有钛合金潜艇艇身加工能力的造船厂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海军部造船厂的产品70% 是潜艇,海军部造船厂也叫做海军上将造船厂。
北方造船厂也是苏联时期著名的海军造船厂,苏联时期代号190造船厂,也叫日丹诺夫造船厂,成立于1912年。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无畏级反潜驱逐舰都是该船厂的作品。其中的无畏级反潜驱逐舰还有一个造船厂,就是位于加里宁格勒的琥珀造船厂。
前苏联建造潜艇的造船厂除了海军部造船厂,还有一个著名的造船厂: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北德文斯克造船厂也就是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该船厂共计建造了131艘核潜艇和36艘柴油动力潜艇,该船厂也建造军用舰船,以及45艘船舰,著名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就是该船厂的作品。目前,海军部造船厂、共青城造船厂、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下诺夫哥罗德市的内河厂)都已经不再建造潜艇,只剩下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相继建造了“北风之神”级、“北德文斯克”级新一代核潜艇。
苏联时期还有一个著名的造船厂,就是位于乌克兰境内的黑海造船厂(位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境内),也叫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苏联时期的代叫第444。黑海造船厂建造了苏联时期的航空母舰,名声大噪,不过,黑海造船厂在苏联时期并不是主要的造船厂,或者说其名气并没有其它造船厂大。
二战以前,苏联建造了约184艘潜艇,主要是常规动力潜艇,这个数量是超过当时的德国与美国的。二战后苏联建造了各种潜艇超过数百艘,其中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就造了约91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建造了约66艘,需要指出的是,苏联时期巡航导弹核潜艇是做为一个分支存在的,攻击型核潜艇建造了约90艘。除了核潜艇,常规潜艇苏联时期也是数量庞大,仅W级(613型潜艇)就建造了215艘,另外还有各种特种潜艇。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因为各种原因,军工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造船业受到了冲击,军工产品订单减少导致老牌造船厂衰落。俄罗斯尽管经历了困难时期,但对于核潜艇的建造却始终没有放弃,“北风之神”级、“亚森”级、常规动力潜艇“基洛”级、“拉达”级都有建造。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计划建造19艘潜艇,14艘为核潜艇,5艘为常规动力潜艇。其中的核潜艇包括955A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4艘;885M“亚森”级攻击核潜艇8艘;949A型“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1艘;常规动力潜艇包括2艘为677型“拉达”级柴电潜艇、3艘636.3型“基洛”级柴电潜艇;另外还有一艘特种潜艇。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上的海参崴繁荣吗?
从1860年沙俄逼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远东40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参崴就离开了中国的版图。
1871年沙俄开始在此处扩建军港,为了抹除中国的痕迹,他们驱赶、tusha中国人,修建富有自己国家风格的建筑。到了1955年,整个海参崴再也没有中国的痕迹了。
据有效资料显示,俄罗斯对占有海参崴这件事并不是一时兴趣。17世纪时,清朝国力尚且还算强盛时期,当时的沙俄便在远东那一片到处寻找出海图,就意图实施东侵计划,但是被当时的清朝政府给驳回了。没有实现野心的沙俄只能不甘愿地在《尼布楚条约》中签字,承认海参崴所在地区归属清朝政府管理。据悉,当时海参崴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出海口,被称为东北深水良港 。由此可见,此地的位置特殊,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沙俄对于得不到它而耿耿于怀。
《中俄北京条约》现场
直到20世纪初我国人民由于军阀内战,流离失所,无奈来到海参崴谋生,从此海参崴出现了大批中国人的身影。
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很快就在海参崴站稳了脚跟。他们在山谷烧砖,在山上伐木,在架桥造屋,在搞河上运输,在街上摆摊,给人挑水送菜,他们是人力车夫,给俄罗斯人当佣人,给俄军修建军事设施,没有他们不干的脏活、累活。
他们筚路蓝缕,忍饥挨饿,聚居在一起,过着俄罗斯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海参崴城市管理当局总嫌他们不讲卫生,担心他们给城市带来传染病,多次讨论要把他们从城里驱逐出去,另辟偏远地方让他们居住。
但是,他们总是能够想办法逃回城里,就像大路上的野草一样,尽管屡遭路人踩踏,他们依然站起身来,擦去尘土,挺直身躯,顽强地生存下来。于是,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小铺,有了自己的啤酒厂,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剧院,自己的“百万庄”,中国人成为海参崴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
1902 年,俄罗斯军事记者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克拉斯诺夫到海参崴采访,描述了他对中国人的印象: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一群群中国工人在僻静而遥远的街上步履蹒跚,在斯维特兰娜大街,则是买卖人、官员和军官。听得到夹杂着德语和英语的俄语,并被中国人的粗大嗓门所打断。
符拉迪沃斯托克所有的‘黑工’和‘百姓’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在市场上做生意,中国人在火车站背东西,中国人是马车夫、船工、送水工、面包师、屠夫、厨师、裁缝、鞋匠、装订工、制帽师傅。只有载客马车夫是俄罗斯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位女士对我说:‘中国人在这里所做的最大的恶行就是他们一下子被政府赶离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话。这比战争还要糟糕,我们会死去的。’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的确娇嫩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女士不得不下厨房,海关官员或其他人不得不自己提水桶、补靴子以及修补办公厅最需要修缮的地方。
正是由于在海参崴的俄罗斯人、中国人和朝鲜人等的辛勤劳动,海参崴逐渐繁荣起来,由要塞升级为城市,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镇。
中国人参与建设的许多建筑,诸如1912 年竣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成为该城的名片,被命名为俄罗斯联邦级的建筑纪念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觉得海参崴是不是这个时期最繁荣?
标签: 苏联在海参崴杀了多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