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17英里事件始末?
17英里,那是太平洋的一角,是南中国的财富名利场,是中国豪宅“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一年多前,万科17英里“拿地疑云”未散,严迅奇主刀的方盒子建筑已令这个世界为之惊艳。惊艳献给严迅奇,更献给万科—— 一向以建筑标准化和中端产品见长的万科,竟然在其沉稳的产品线之外擦出火花,以标准的全海景建筑形态和简约豪宅风范,向世人证明万科的自选动作既高又飘,而且落地很稳。
17英里的产品成功出乎不少人的预料,或许连万科自己也始料未及。因认筹客户数量庞大且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一期别墅从最初的万元左右卖方心理价位狂飙至正式开盘的两万元左右仍炙手可热,其二期海景公寓便成为更多人聚焦的目标。
17英里海景公寓,位于项目坡地高端,为并列两栋弧板小户型建筑。关于这两幢矗立于海岸高处、别墅区上方的大体量板楼,曾有人认为其不伦不类,破了岸线天际线也破了豪宅客群的纯粹感。或许正是缘于全海景设计前提下,追求别墅部分的更低密度并打通数条面海纵向视线走廊所导致的可售面积缺失,才诞生了二期这两幢与项目特质和周边景观均不协调的公寓大楼。而此次不幸发生的17英里售楼处风波,销售的正是这两幢楼。
事件的突发具备偶然性,但偶然之中似乎存在某些必然。
一期的热卖和热价极大地抬升了发展商的自我意识和心理预期,但也很容易陷入二期价格定位与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心态中:公寓肯定不该比别墅贵,但公寓已属项目尾盘,价格肯定要冲一下,况且全深圳的商品房都在涨,况且公寓面积小单价高一点总价也不会太高,再况且二期买家或许是奔着与一期别墅业主为邻来的……总之有太多理由把二期卖个高价,但宏观调控时期似乎也不宜太过乐观。矛盾和逐步拉高售价的心态下,才会出现惜售、加推和后推房源价格出现涨幅等等后续状况。这种因占有稀缺景观资源而导致的对利润最大化的渴望和躁动,埋下了不幸事件的第一个伏笔。
标签: 美国17英里